王羲之最有名的字帖?
王羲之最有名的字帖?
《兰亭序》。
中国书法十大名帖
1、《三希宝帖》(东晋-王羲之家族)
2、《兰亭序》(东晋-王羲之)
3、《仲尼梦奠帖》(唐-欧阳询)
4、《祭侄文稿》(唐-颜真卿)
5、《自叙帖》(唐-怀素)
6、《黄州寒食帖》(北宋-苏轼)
7、《蜀素帖》(北宋-米芾)
8、《草书千字文》(北宋-徽宗赵佶)
9、《前后赤壁赋》(元-赵孟頫)
10、《草书诗帖》(明-祝允明)
1、《三希宝帖》(东晋-王羲之家族)
中国十大名字帖 王羲之《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无人能及)
《三希宝帖》是王羲之家族留给后世的三件书法作品,分别是《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和《伯远帖》,不过现在只有《伯远帖》是真迹保存下来了,现在收藏在北京和台北的故宫博物馆,另外两件是后世临摹出来的。
2、《兰亭序》(东晋-王羲之)
中国十大名字帖 王羲之《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无人能及)
《兰亭序》是三大行书书发帖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十大名字帖之一,这个作品是王羲之书法作品的最高境界,据说王羲之在写完这部书法作品之后对此作品非常的满意,里面不仅展现出了王羲之笔法的气度与风神,还讲述了许许多多民间的奇闻趣事。
3、《仲尼梦奠帖》(唐-欧阳询)
中国十大名字帖 王羲之《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无人能及)
欧阳询被称为是“唐人楷书第一”,而这件《仲尼梦奠帖》就是欧阳询所著,欧阳询非常精通书法,他写出来的字笔力张弛有度,非常严谨,在唐代无人能及,就连精通书法的唐太宗李世民都对欧阳询的书法赞不绝口。
4、《祭侄文稿》(唐-颜真卿)
中国十大名字帖 王羲之《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无人能及)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在安史之乱中所作,《祭侄文稿》可以说是颜真卿随心所欲创造出来的,但是其中也包含了颜真卿真挚的感情以及他那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件作品不仅仅是作品更是颜真卿人格的存在,是不可替代的。
5、《自叙帖》(唐-怀素)
中国十大名字帖 王羲之《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无人能及)
怀素的《自叙帖》被称为是“中华第一草书”,连颜真卿都对其书法评价颇高,《自述帖》的主要内容为怀素自己书写草书的经历与经验,是怀素晚年时期所著,同时也是他流传下俩篇幅最长的作品,非常的具有文学价值。
6、《黄州寒食帖》(北宋-苏轼)
中国十大名字帖 王羲之《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无人能及)
《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被贬黄州所作,也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主要内容是苏轼被贬心中孤独又惆怅的心情,整个书发帖的笔法气势非常奔放,通篇跌宕起伏,在书法史上的影响非常深远,算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大里程碑之一。
7、《蜀素帖》(北宋-米芾)
中国十大名字帖 王羲之《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无人能及)
《蜀素帖》素有“中华第一美帖”之称,“蜀素”是一种丝绸织物,很难书写,除非是功底非常深厚,一般人都不敢在蜀素上落笔,而米芾就是第一个在蜀素书写的人,并且整个作品笔法变换灵动,刚柔相济丝毫不受限制。
8、《草书千字文》(北宋-徽宗赵佶)
中国十大名字帖 王羲之《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无人能及)
《草书千字文》是一件狂草书法作品,写在一张整幅描金云龙笺上,笔势奔放流畅,整个作品一气呵成,并且作品的底纹图案也非常的精细,以至于后来人们将《草书千字文》称之为“天下第一绝世墨宝”。
9、《前后赤壁赋》(元-赵孟頫)
中国十大名字帖 王羲之《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无人能及)
《前后赤壁赋》是赵孟頫著作,赵孟頫可以说是一个全能的艺术家,书画诗文、篆隶正草没有他不会的,赵孟頫书法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清丽圆滑,可以明显看出运笔时的提按顿挫,没有丝毫的油滑平拖。
10、《草书诗帖》(明-祝允明)
中国十大名字帖 王羲之《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无人能及)
《草书诗帖》被誉为是明代奇才草书绝品,整部书法作品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的热情奔放,其章法布局也不是之前那样整齐,不过整个的布局也错落有致,看上去更能显现出作者书写时的韵律和节奏,看似乱其实不乱,因为里面有气脉贯通。
《法书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到了元代,有书家盛熙明编著的书法理论著作明雀《法书考》,全书8卷:卷1《书谱》分两部分,一为集评,二为辨古;卷2《字源》分两部分,一为梵音,二为华文;卷3《笔法》分两部分,一为操笔,二为挥运;卷4《图诀》分两部分,一为图诀,二为偏旁;卷5《形势》分两部分,一为布置,二为肥脊;卷6《风神》分3部分,一为性情,二为迟速,三为方圆;卷7《工用》分3部分,一为宗学,二为临摹,三为丹墨。卷4至卷7皆采录成说。卷8《附录》分两部分,一为印章,二为押署、跋尾。
《法书考》是盛熙明依个人学书经验和摘录前人书论著述编撰而成,并且保存了一部分书法史料,对研究书法史具有一定价值。此书前有元代虞集、欧阳玄、揭斯3人序言,后有清代朱彝尊激源早跋。据元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揭斯序称:书成于1331年,1333年由奎章阁承制学士沙剌班裂蔽进呈,藏于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