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国学  >  历史文献  >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时间:2022-05-27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楚辞文献丛考》(黄灵庚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12月版,以下简称《丛考》)是在2014年出版的《楚辞文献丛刊》基础上,对所收著作所作的全面系统评述,全书约180万字。《楚辞文献丛刊》是一部辑录齐全、版本精良的大型《楚辞》文献丛书,成为研究《楚辞》和中国文学的必备工具书。而《丛考》既是从文献学角度对每部入选著作所作的介绍,也包含了对这些著作的相关考证评判,是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它的出版,在我看来更值得关注。

  在此以前,学者对历代《楚辞》文献的介绍、评述,已有著作数种,如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崔富章《续楚辞书目五种》《楚辞书录解题》等,这些著作往往根据注家时代先后或者依靠著作性质编次。而《丛考》则以注家承传、版本因袭为次序,将历代《楚辞》著作从文献传承的角度分为“《章句》系列”“《补注》系列”“《文选》系列”“白文系列”“《集注》系列”“宋元系列”“明清以后系列”七大系列,在每一系列之前,各有一篇综论,对该系列文献的传承关系做总体论述。就其中的每一部著作原文及注释进行全面比勘、分析,且深入到了各个注本、版本的具体内容,列举大量事例,加以归述,考镜源流。

  《丛考》以为,这七大文献系列中,“《章句》系列”最为重要,是《楚辞》文献的基础之基础。因为现存《楚辞》文献,以王逸《章句》为最早,探究《楚辞》文献的渊源离不开它。经反复比较研究,在30余种现有的刻本中,精选了明正德以来11个重要的明清刻本,加以逐本、逐字、逐篇对勘,指出其虽出同一祖本,而各有所不同。

  《丛考》列举大量事例,以说明其各本间异同,并清理其先后因袭的轨迹,用力甚勤,光是对勘这11个本子,就列出了1200多条异文,并逐条加以分析、辨正,而后断其优劣是非,使结论立于充足的材料基础上。其所花费精力、时间,非常人所可想象。其他六个系列的考证也是如此。由此体现出《楚辞》文献承传的内部轨迹,这在《楚辞》文献研究史上实属首创,使人耳目一新。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对《楚辞》文献传承关系的最好梳理,可谓功莫大焉。

  值得注意的是,在《丛考》中,作者特别关注了“白文系列”,不再把它们单纯看作供人欣赏的书法之作,而从文献角度论定其价值。如初唐欧阳询书写的《离骚》《九歌》书帖,北宋米芾书写的《离骚》《九歌》卷轴,都是他们依据当时《楚辞》本子抄写的,和后来的刻本有些不同。如《九歌》11篇,欧阳询、米芾的书法都没有《国殇》《礼魂》二篇,说明他们所依据的《九歌》原本就是如此。由此,使得这些白文本具有了版本学方面的价值,有助于考察《九歌》篇目。

  众所周知,现存《九歌》共有11篇作品,但是它何以命名“九歌”,历来就有争论。如明代黄文焕《楚辞听直》、陆时雍《楚辞疏》等认为《国殇》《礼魂》二篇原不在《九歌》之中,是后人增补的,《九歌》只有九篇,故名“九歌”。这个说法遭到以后许多学者批评,以为没有文献依据支撑,不可靠。欧阳氏、米氏的书法之作,倒是为黄文焕、陆时雍等提供了证据,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至于字句之间的差异,更为校勘刻本《楚辞》提供了丰富的佐证。

  这个系列的资料,素为《楚辞》文献研究者所忽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谈不上利用。《丛考》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无疑也是具有开创性的。

  如果说,《丛考》通过体例编排的创新真正做到了考镜源流,那么,在具体的撰述过程中则力图辨章学术。这使它不同于一般的书目、解题类著作,只做版本介绍、叙跋抄录式的工作;也不同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类著作,在基本文献信息的介绍之外再对内容与价值等进行简要的价值评判。而是立足于版本、文字的比对、校勘,结合字词的训诂、章句的分析和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在分析、比较中论断是非,进一步认识每一部书的文献版本价值。

  于此可知,《丛考》的撰述绝非仅仅限于一般的文字比对校勘,而是在对相关历史文献的熟练把握和深厚的古代文学与文化基础之上所做的学术辨析,是具有深度的学术研究。因此,它不仅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文献目录学著作,更是一部包含着作者多年心血的学术著作。

  在《楚辞》文献的七大系列中,明清以后的160余种《楚辞》注本,内容丰富而又驳杂。如何就其文献价值做出全面、系统论述,不仅需要客观态度,尤其需要学术功力。《丛考》作者在此用力甚多,不乏真知灼见,并对前人疏误多有驳正。经比较、研究,还总结了明清以后的《楚辞》注本的几个特点。

  作者注意到,这一时期的《楚辞》注者多身处蹇难之中,郁郁不得其志,而后借屈原之酒杯,浇自心之块垒,都有所寄寓。因而,在其注本中的“屈原”形象各不相同,均有注解者自己的身影。作者指出,读者在阅读这些著作时,必须与其坎坷的人生际遇结合起来思考研究。通过他们的注释,可以了解到明清学者对《楚辞》的再次解读、阐述的学术面貌,认识屈原精神在明清时期的嬗变。

  由此,作者进一步注意到,明清以后的《楚辞》注本,多以朱子《集注》为蓝本,虽然和《集注》本有些差异,但总体来看其文献版本价值不大。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注本对字词训释、篇章大旨的抉发,以及在屈原生平等文献研究方面所作的贡献,有时哪怕只有一条,也予以充分肯定。作者在细致的比对校勘中,也发现了古人注书中的重出现象,有些属于学术不端的抄袭行为。作者将其揭示出来,以还学术史之真貌。

  此外,作者对于明清以后的名家或佚名作者留下大量批校、批注的开发和论述,约三十多种,也给予了特别关注,发现其中有价值者,虽一字一词,亦给予介绍。如王国维手校汲古阁《补注》本,用正德《章句》逐字对校,以证明与《补注》所引或本多同,说明正德《章句》本的蓝本确是宋刻佳本。又如近代王献唐批注屈复《楚辞新注》的用韵,如果单列出来,简直是一部《楚辞韵考》。再如佚名批注李陈玉《楚辞笺注》、佚名批注王闿运《楚辞释》等,考订生平或谈文论艺,对于研究《楚辞》均极有文献价值。

  《丛考》一书的撰写,主要是黄灵庚先生。黄先生穷其大半生精力研究《楚辞》,是当下楚辞研究方面国内最知名的学者之一,这是该书所以取得众多创获的根基。然而,黄先生并不以此为满足,对于其中的个别著作,他还分别邀请了几位学有专长的国内外学者撰写相关条目,进一步保证了该书的学术质量,也是一次跨境学术组合、研究互动的尝试,为当今学术研究提供有益经验。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推荐阅读
  • 研究甲骨文有何重要意义 2022-07-15
  • 行书有哪些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2022-06-16
  • 我国书法中的魏碑体,其特点是什么? 2022-06-24
  • 我国古籍装帧形式的演进?有何优缺点 2022-07-19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