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研究和历史文献学研究各有什么特点?
特点 古代史 就是断代史 随便选个朝代 的某个方向
历史文献学 主要是研究历史沿革中的一些文献 从文献中反映历史发展的进程
没什么要求 要求的话就是历史功底吧
课程 各学校不一样 研究生的课程并不重要 完全靠自己自觉
出来的话 老师 要不读博士 别的工作的话 就不算专业内了
古代史很多学校都很好 文献学的话 全国都比较沉寂 因为专业太冷了
历史论文怎么写??
历史学三要素:人物、事件、时间。看你选择写什么,如要写人物,那就需了解和掌握此人生活年代的社会背景、个人生长环境以及经历等等;还需了解学术界对此人研究的概况和基本评价。从基本原则说,写作历史方面的文章,应具有历史真实性,即无论写什么,不能凭空杜撰,必须要有资料支撑--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等等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发展的史料
1.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为精耕细作提供了条件。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2.水利事业发展。劳动工具的改进,促进了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如“芍陂”的修建、邗沟的开凿等。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
黄河的历史
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1]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