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书在历史上称什么?
时间:2022-11-26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中国古代官员上书的名称多种多样,主要有奏疏、章、表、状、藤、谏 f书、上书、封事、折等。“奏疏”是秦汉时臣僚给皇帝上书用的文种,称为奏疏。“章”是用于谢恩的文书。魏晋至隋唐一直沿用,到唐代以后才废除。
“表”与 “章”性质相同,始于汉代,用 于 陈 情 状 ”是陈述的意思 。 '“藤”,也作笺、藤表。东汉时,上书皇后、太子、诸王多用笺记。“谏书”是臣下向天子进谏的奏章。
“上书”也 称 做 “上言” “上疏” “上奏” “奏书”。“封事”是汉代奏陈秘密事项,防止泄露,用黑色口袋,贴上双重封条呈进,称为封事。“折”是明清两代的上行公文。 明清以后,才开始有折。
上书皇帝的称奏折,上书上司的称手折。
下列哪一历史文献的签订,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答案B
本题考查的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故选B。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官方史书,那什么是官方史书呢?
《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最早时它被称为 《书》,到了汉代被叫做《尚书》,意思是“上古之书”。汉代以后,《尚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所以又叫做《书经》。这部书的写作和编辑年代、作者已很难确定,但在汉代以前就已又了定本。据说孔子曾经编纂过《尚书》,而不少人认为这个说法不可靠。
共 0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