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教材中的史料教学
史料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这种历史教学法是由英国的历史教学界首倡的.20世纪50、60年代英国的历史教学界出现了历史科的无用...
吠陀时代名词解释
约公元前14世纪,一批自称“雅利安人”的部落出现在印度河中上游地区,后征服土著部落。公元前10世纪上半夜,雅利安人通过多年战争,将势力范围扩展到整个恒河流域。得益于大河流灌溉之利,农业生产逐渐在雅利安人的经济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分化的加剧,雅利安人部落首领逐渐将氏族公社的管理机构转变为国家机构,用暴力手段保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到公元前6世纪左右,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共有20余个国家。雅利安人的宗教经典吠陀及解释吠陀的梵书,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历史文献,因此约公元前14至约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历史,一般被称为“吠陀时代”。
先秦散文分几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先秦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
《尚书》是历史散文形成的标志。是一部夏商、西周时代的历史文献集。
《春秋》是孔子整理的编年史散文。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历史散文》
《左传》是以《春秋》为纲,添加了许多历史材料,叙事方法比较成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比较完备)历史散文集。
《战国策》是另外一部国别体历史散文,文中通过语言、动作能够刻画出人物性格。是相当成熟的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的发展有时显的语录体、论辩体、专题论文三个阶段。
《老子》警句式的散文集。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的代表作。
第二阶段:《孟子》是论辩式文体的代表作。
《墨子》把同一主题的语录汇集起来,既是语录形式,又有专题汇集。
《庄子》是论辩式散文集,已经包含了专题论证的内容。
第三阶段:《韩非子》《荀子》都是专题论说文。其中有《韩非子》有立论,有驳论,峻峭挺拔,切中要害,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是诸子散文成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