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竹简属于什么史料?
时间:2022-11-21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出土的竹简既是实物资料也是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 实物资料可以验证文献资料记载的真实性,纠正文献的记载的错误,还可以填补文献资料的空白。
中国考古历史中,出土竹简数量最多、最集中的便是湖南。在96年长沙的一口古井中,就发掘出一部三国时期的简牍。随后考古工作者便对这3口古井展开挖掘,第一口古井一无所获,现场工作人员有些失望,然后又对第二口进行挖掘,这次竟从井中发掘出一大批的竹简,据统计,此次发掘出的竹简共计3万多枚,字数高达20万字有余。
上世纪七十年代,一次无意的发现,使得一处汉墓群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长沙马王堆汉墓。长沙马王堆的考古发掘,曾轰动世界,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就是辛追夫人千年不腐的古尸以及薄如蝉翼的素纱禅衣,这些千年文物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无不令人惊叹。其实除了这些有价值的历史文物之外,这次考古,还有一个重大发现,这就是从古墓中出土的一堆竹简。
分析民间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表演性和传承性?
从历史文献的角度看,孟姜女哭长城完全就只是一个民间故事。汉朝王充的《论衡·感虚》中对杞梁妻哭崩城墙这件事表达了明确的态度:“夫言向城而哭者,实也;城为之崩者,虚也。”
但这个民间故事流传甚广,它之所以收到老百姓的欢迎,是因为它代表了民间的舆论态度,封建社会老百姓没有话语权,没有像如今这样可以表达个人见解的众多平台,所以人们借孟姜女的故事表达了对暴政的极度反感。
这个故事里的人物都是文化符号,秦始皇并非历史上的秦始皇,而是中国封建史上所有暴君的文化符号,长城是所有暴政的文化符号,孟姜女是所有反暴政的文化符号。
什么是民间文献
民间流传下来的可供研究其地方历史发展特点的资料,比如说不同地方的地方志,通常书名为《XXX志》等
简单说就是民间流传、私人撰写的一些文献资料。
共 0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