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国学  >  历史文献  >

中国历代古典文献聚散合佚的规律和原因有哪些?

时间:2022-11-09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好多诸子百家的文献被销毁,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经典受到追棒,成为长安太学的核心教材。

请问四川大学古典文献学的主要课程?

不晓得历史文献学是不是你所说的古典文献学???
37.历史文献学(060104)
研究方向:
1.古文字学 2.魏晋南北朝历史文献研究 3.宋辽金元历史文献研究 4.儒学文献研究
4.儒学文献研究 5.计算机与历史文献处理研究 6.档案管理 6.版本目录学
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
类别 课程名称 开课学时 总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 备 注
公 共
学位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 1、2 90 3 考试
第一外国语 1、2 200 4 考试
专业学位课 专业共同课 专业外语 1、2 40 2 考试
中国历史文献学 1 72 4 考试
中国目录学 1 72 4 考试
《说文解字》研究 1 72 4 考试
研究方向课 甲骨文研读 1、2 72 4 考试 各研究方向选学1门
两周铜器铭方文研究 2、3 72 4 考试
魏晋南北朝历史文献研读 2、3 72 4 考试
魏晋南北朝历史文献整理 2、3 72 4 考试
宁辽金元史科学 2、3 72 4 考试
文字、音韵、训诂学基础 2、3 72 4 考试
经学历史 2、3 72 4 考试
儒家要籍研读 2、3 72 4 考试
计算机与历史文献研究 2、3 72 4 考试
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研究结合的理论与实践 2、3 72 4 考试
档案学理论与历史研究 2、3 72 4 考试
档案学理论与实践 2、3 72 4 考试
版本目录学 2、3 72 4 考试
中国文献学史 2、3 72 4 考试
必修课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 3、4 54 3 考试 各研究方向选学2-3门
魏晋南北朝史专题 3、4 54 3 考试
中国儒学史 3、4 54 3 考试
儒学文献导读 3、4 54 3 考试
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 3、4 54 3 考试
档案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3、4 54 3 考试
中国学术史专题研究 3、4 54 3 考试
选修课 体育 1 36 1 考试 各研究方向选学2-3门
第二外国语 3、4 144 2 考试
中国古代史专题研究 4 54 3 考查
基本史籍导读 4 36 2 考查
群经概论 4 36 2 考查
宋辽金元学术史 4 36 2 考查
中国儒家思想专题研究 4 36 2 考查
计算机与现代文明 4 36 2 考查
专门档案管理专题 4 36 2 考查
比较档案管理专题 4 36 2 考查
中外档案学著作选读 4 36 2 考查
计算机数据文献标准与文献编目 4 36 2 考查
目录基本资料导读 4 36 2 考查
教学
实践 2 考查

现在中国历史学研究方向是啥???

硕士研究室历史学专业分为8个二级学科:



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学、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考古及博物馆学等8个二级学科

关于越南找新娘的问题

支持,一:有明确的目的,二:过程都已经具体化了,三:具有可操作性,四:家里有经济条件支撑,如果你去越南真的找了一个回来,也不错,但是语言沟通可能有障碍,还有饮食,风俗习惯,文化差异,教育孩子的方式(按照你的说法,将来她带孩子的时间可比你长,你知道她会把孩子教成什么样),还有如果你是一个泰国女孩,你会和一个外国人结婚,而且还是刚认识的,建议先不忙行动,叫朋友介绍几个先认识几个月,从网上交流几个月,觉得还行再去越南,然后再交往几个月,双方都满意了,回国结婚……注意啊!她回家探亲你还是要跟着啊!望采纳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推荐阅读
  • 研究甲骨文有何重要意义 2022-07-15
  • 行书有哪些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2022-06-16
  • 我国书法中的魏碑体,其特点是什么? 2022-06-24
  • 我国古籍装帧形式的演进?有何优缺点 2022-07-19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