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断代史原理?
真正有文献记载的确切年份的“信史”却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此前的历史年代都是模糊不清,所以说中国夏商周的历史是断代的。之后的历史都是文字记载的可以考证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历史悠久、文字发达、文化面貌多采多姿。中华文明数千年绵延流传,而且从未间断,为海内外炎黄子孙所自豪。
古代文献中清楚地记录了夏、商、周三个朝代。其中,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时代;商汤灭夏之后建立了商代;武王伐纣灭了商朝,又建立了周代。
历史学家将夏、商、周这三个朝代,简称为三代。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还清楚地记下了夏商周三代君王的世系。
其中商周两代的君王世系,已被地下出土的甲骨文和金文所证实,说明三代的存在是肯定的、不容怀疑的。
可是有关中国的历史年代只能上溯到西周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在西周时期,它已处于西周晚期。在此之前的西周早期和中期的年代、更早的商代和夏代的年代就说不清楚了
我国最早的法律文献是夏朝?
我国最早的法律是夏朝的《禹刑》。
夏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其法律总称为《禹刑》。
随着夏朝的建立,中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人不再是平等的,人类社会分化并形成阶级,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即奴隶主和奴隶。奴隶主为了更好地管理奴隶,需要一种反映本阶级意志的新的行为规范。他们是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控制国家机器,制定法律。使用暴力手段镇压奴隶的反抗,利用法律手段维护新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以达到稳定奴隶制国家政权的目的。
《禹刑》的具体内容已不可考,不过据《周礼·秋宫·司刑》注‘夏刑大壁二百,膑刑三百,宫刑五百,劓刑各千。’
继夏之后的商朝,在《禹刑》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制定《汤刑》。《汤刑》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商之后的周朝,又将《汤刑》加以完善,制定了《九刑》。
《禹刑》是我国最早的初具规模的第一部奴隶制的刑法法典,是后人为纪念夏的先祖禹而命名的,是后人追述的。其性质相当于现在的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