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的表现形式?
时间:2022-10-17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
文献史料:最早的文献资料并不是史书,应是甲骨文。
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
口述史料:口述史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
文献的载体1、甲骨甲骨:龟甲、兽骨的合称。甲为龟甲的腹板;骨为牛肩胛骨或胫骨(也包括猪、羊肩胛骨)
历史文献总集是什么意思?
这则是把所有的,历史文献汇合在一起,形成一本总集。
三通文献学名词解释?
“三通”名词解释:泛指唐代杜佑《通典》、南宋郑樵《通志》、宋末元初马端临《文献通考〉。《通典》是我国古代保留至今的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历代典章制度。全书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每一制度皆条贯古今,溯源明流。
《通志》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三皇,下迄唐朝的历史。纪传部分全部抄写旧史,无甚创新。惟有“二十略”记载的名物、典章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文献通考》记载了从上古到南宋宁宗嘉定年间的历朝典章制度。
全书分成《田赋考》、《钱币考》、《户口考》等二十四门,所载内容范围,远比《通典》广泛,所分节目比《通典》更加精密。
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通典》、郑樵的《通志》和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研究内容包括:文献的特点、功能、类型、生产和分布、发展规律、文献整理方法及文献与文献学发展历史等。治学的基础、资料的源头、深入研究的门径。它可以根据学科领域划分为历史文献学、古典文献学等。
共 0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