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国学  >  历史文献  >

通行版《道德经》与帛书《老子》,竹简版《老子》的区别

时间:2022-07-29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根底,全在道家。诚然也!外族异教亡我华夏之心不死,不可不防也!

纵观人类历史,2500年前​​从老子著道德经,印度小乘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出世,西方三圣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明教即拜火教袄教在中东伊朗也出世。这在世界历史中成为“轴心时代”,东西方圣人几乎同时出现,这是人类学之谜。是什么造就了这些圣人同时出现的呢?这就是天地造化,圣人出世教化人间道德。

《道德经》现通用版本是河上公王弼版本,然而马王堆帛书老子有重大不同,主要表现在情和静。

王弼版本说 “守静”, “归根曰静”, “静曰复命” “无欲”, “惟恍惟惚”。 牝常以静胜牡”。 我无欲,而民自朴” ,夫唯不争,故无尤。 “五色令人目盲”。

而马王堆帛书则是: “守情” “归根曰情” “情是谓复命” “欲不欲” “唯望唯忽” “牝恒以靓胜牡” “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 “夫唯不静,故无尤。 五色使人目明”

无为而为,致虚极守静笃,是道家法门,静是道教传承,几千年来代代相传,这是不会错的!

然而帛书所言情,而且比王弼版本还早百年,经马王堆出世,混淆视听,荼毒心灵。这他妈是谁?篡改老子,将静改为情,意义颠倒,真可以说是别有用心。

果然帛书出土后网上有不懂之人跳出来说,情才是正统,王弼版本是篡改。

但稍有修行之人,都能分辨静与情,孰是孰非。 纵览《道德经》全文,都是贯穿无为、静、节欲、天人合一的思想,而后世代代相传的道教等权威书籍经典都印证了这一点,而帛书中的不同的几句,与《道德经》全文其他部分的意思格格不入,这就是证实帛书不实的最好佐证。

现在突然来了个帛书,就有人捕风捉影,这是居心叵测。

但问题是,究竟是谁在2200年前篡改了道德经原文,将静换为情,颠倒本意,荼毒心灵? 我认为是大乘佛教的本原,即印度婆罗门,婆罗门本源是白种人雅利安创立的吠陀教。

菩萨=菩提萨埵,菩提=觉醒,萨埵=有情。

这里就提出了情,而且贯穿大成佛教的始终。而帛书可能只是当时有心之人想控制人心,渗透道教而故意蛊惑人心之作。

再说通行版《道德经》经过了几千年的洗礼,《庄子》等的验证,更具有说服力,更能提现天人合一的思想。

静=道教

情还是静? 心的两面性(静-情),意识三分法( 显意识,潜意识和元意识 )

为何篡改?大家可以自己去悟。

都不是原著。凡是把老子《道德经》分为道和德上下篇、81章的老子或老子注都不是老子本义。传承久远,竹简脱落,思想渊博,造成老注不一,从现在最早的分章来看,都是不合系统顺序的,但《老子》一书,道德主义,系统完整,是从很早就错乱了。

《善融轮老子道纪》。

善融轮道德书院,创始人理子,号高山景行。祖籍老子故里,李姓尊老子为祖先,是以多年研习《道德经》,经历贫苦困境、白手起家、心路迷茫等人生磨砺,直到见赤子天真一笑,而明道建德,“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万物皆德,善生善融。于是建立道德信仰,书写家道家训,后闭关读书著书,发现所知真理,皆在《道德经》中,只是它被误读的太多、太久、太远了,又闭关重新解老,《<老子>道纪善融轮》终于问世。本书核心即以道德为根源,先天道德法术器,后天儒法(政)术兵器,一纲十篇,道德十学,十大境界,有宗有君,易知易行。道融德善,周玄如轮,学道法门,名以别之,明道体悟,亲身受益,抛砖引玉。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推荐阅读
  • 研究甲骨文有何重要意义 2022-07-15
  • 行书有哪些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2022-06-16
  • 我国书法中的魏碑体,其特点是什么? 2022-06-24
  • 我国古籍装帧形式的演进?有何优缺点 2022-07-19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