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的艺术出路在哪里?
让人看的有美韵,神气。切莫象堆积木式的把笔划搭成字,应该有自己的风格灵性内含。
楷书不是没有出路,是有大出路。比篆隶行草出路都大。
哪一个书法家真正把楷书钻研出来了,他就是中兴中国书法的民族功臣!
书法字体,唯楷书最难。目前书法,唯楷书最难有作为。
清代走北碑的路,但倡导者康有为们似乎没有扛起楷书的大旗。明清馆阁体反而大行其道,似乎它已经到达一个时代楷书的极致。
颜柳欧,到宋代就没有可与之抗衡的楷书大家,到元朝才出了个赵孟頫。明代董其昌,楷书似乎没有超凡入圣,但是清代皇帝带头,满朝学董。最终不过出了个学欧的黄自元。
总而言之,楷书第五把交椅至今无人能坐!
当今二田也不过是学欧,且连黄自元成就也没达到。
你说楷书有没有出路?
出路大得很!
就怕你没那个大才,没有为楷书献身的决心!
王羲之&王献之,谁写的小楷更好?
献之写的楷书比他爸写的好一些。
王羲之第一,王献之第四这个问题如果想做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了解,建议参考历代书家、评论家给出的答案;其中唐开元年间书法家、书论大家张怀瓘在《书议》中对王羲之、王献之楷书、行书、章草、草书的成就早有排序,可以作为重要参考,现摘录原文如下:
真书
逸少第一,元常第二,世将第三,子敬第四,士季第五,文舒第六,茂宏第七;
行书
逸少第一,子敬第二,元常第三,伯英第四,伯玉第五,季琰第六,敬和第七,茂宏第八,安石第九;
章草
子玉第一,伯英第二,幼安第三、伯玉第四、逸少第五,士季第六,子敬第七,休明第八。草书伯英创立规范,得物象之形,均造化之理。然其法太古质,不剖断,从此为少也。有椎轮草意之妙,后学的渔猎其中,宜为第一。
草书
伯英第一,叔夜第二,子敬第三,处仲第四,世将第五,仲将第六,士季第七,逸少第八。
文中逸少就是王羲之,子敬就是王献之,真书就是楷书,而王羲之并没有大楷传世,“逸少第一”,“子敬第四”,所以如果比较小楷,王羲之超过王献之;在诸多书体之中,王献之只有草书超过了王羲之,唐代杰出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也是更推崇王羲之的。
王羲之楷书被人们奉为“神品”,有《乐毅论》、《曹娥碑》、《东方朔画赞》、《黄庭经》以及《佛遗教经》五帖楷书值得学习。孙过庭在《书谱》中评云: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而《曹娥碑》则古老圆秀、言哀已叹,《佛遗教经》则空灵宁静、高怀绝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