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的来历,急!!!
时间:2022-06-07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是由魏晋开始流传,书体架构严谨、端正整齐
。楷书书写重纵势,要善百于利用毛笔丰富的弹性、锋芒,才能表现出
点墨的优美;其碑帖众多,自魏晋以来,历代名家都有佳作,除了在
民间普遍使用外,更是官家度文书的标准。所以初学书法回宜从平稳的楷
书下手,立下基础,再求其他的变化。
人们习惯上将横平竖直.互不相连,字字独立的字体,称做“楷书”。这一名称由来已久且习闻常见.似无可疑义。又由此派生出“大楷”答、“小楷”之类的名称
楷书出现在什么时候
楷书起源于魏晋时代,南北朝时分流发展,到隋开始融合,入唐以后开始成熟并出现了众多楷书艺术家。
宋宣和书谱:“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认为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据传:“孔子墓上,子贡植的一株楷树,枝干挺直而不屈曲。”楷书本笔画简爽,必须如楷树之枝干也。
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锺繇的《宣示表》(左图)、《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观其特点,诚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而包世臣与康有为,却极力推崇两朝书,尤重北魏碑体。康氏举十美,以强调魏碑的优点。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共 0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