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国学  >  历史文献  >

行书的中和之美通过什么技法形成?

时间:2022-06-06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行书之美,在于动,在于神,在于韵,同时在于法,在于律。动是微动,撇点和捺点比例数高于左垂露和右垂露,象行走的人,行走的队列,神在于中锋行笔怎么样,韵在于气力如何,法和律在于阴阳转化和黄金分割律运用如何以及笔法和汉字结体法则应用怎么样。这几点做好做到位了,行书之美自然而生。

这个问题有些抽象。

书法的中美不是靠什么技法形成的,而是靠书法家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内涵来实现的。中有兼容并蓄的意思,和有融会贯通的意思,就是能够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所以能够具有中和美的书法,既是大众化的书法又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书法。也就是古人说的众美兼具,尽善尽美,如王羲之的书法。而如欧阳询和颜真卿的楷书,就缺少这种中和之美,实际上也可以说有中和审美思想,但从外在气质气韵看最突出的不是中和。在谈到书法的风貌问题,多称欧阳询的书法“劲险刻厉”,而颜真卿的书法则是“端严雄伟”或大气磅礴,多力丰筋。

而王羲之的书法则简淡闲远,妍美中和(冲和),“天质自然,丰神盖代”。

中和书法已经实际上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丰人书俱老,学养深厚所不能为之。如怀素的《千字文》,就属于典型的中和书风。

中和之美的书法风格的形成,与书法家的品德个性和自己的审美取向有密切关系。 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风格和审美取向,包括文化修养。比如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和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是两种不同甚至相反的风格。这种审美取向的形成还与书法家的人生的心路有关,因为我们知道不同的人生经历对人的情感和审美取向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推荐阅读
  • 研究甲骨文有何重要意义 2022-07-15
  • 行书有哪些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2022-06-16
  • 我国书法中的魏碑体,其特点是什么? 2022-06-24
  • 我国古籍装帧形式的演进?有何优缺点 2022-07-19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