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帖学行书两大派系(王羲之和颜真卿)外,其他有没有派系了?
时间:2022-06-05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我认为从古至今,纯帖学的行书就二王和颜真卿两大派系,其实颜真卿也应属二王一脉,只是个人特点比较明显。行书理论上可分为帖学行书和碑学行书,事实上没有纯碑学的行书。所谓的碑学行书,只是碑学的成分占了一部分而已,应属碑帖结合的行书。
一、帖学行书(一)二王行书行书萌发于两汉,至东晋二王为代表开创的行书风格,是行书源头。
1、王羲之行书偏于行楷,用笔内擪,骨力洞达,从容平稳,醇厚典雅,富于变化,气韵生动,耐人寻味。
2、王献之行书偏于行草,用笔外拓,筋力中圆,随意自如,神韵清雅洒脱。
3、至宋代米芾先从颜入,后从小王的行书中吸收了大量的精华,并开创了自己的行书新流派。
4、元至明中叶,赵孟俯与董其昌,以及祝允明、文征明,是“二王”正脉系统中的杰出代表,均在晋唐书风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颜派行书唐朝中期宋颜真卿大胆吸收了篆书线条的特性,在二王行书的基础上,一变古法,自成一格,开一代新风,是继“二王”以后的又一座艺术丰碑。
此后宋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均受其影响。
(三)颜真卿与王羲之的不同之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王羲之用的是指力,颜真卿用的是腕力。
王羲之墨色温润,颜真卿墨色苍涩。
王羲之用笔精到细腻,颜真卿用笔信手拈来。
王羲之章法完美极致,颜真卿章法震撼强烈。
二、碑派行书明代晚期至清朝,在碑学思潮的影响下出现了用北碑笔法写行书的风格,出现了很多大家。
1、用魏碑笔法的行书如赵之谦、张裕钊、郑孝胥、曾熙、徐生翁和于右任等。
2.从篆刻中取法的行书如邓石如、吴昌硕。
3.碑帖结合的行书
如何绍基、沈增植、齐白石、沙孟海。
无论是学帖还是学碑,关键是创作出大家喜欢的作品。
以上观点,与大家探讨。
喜欢就点赞,欢迎留言交流。
我是剑飞斋主人。
共 0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