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书法笔法的核心是什么?
时间:2022-06-03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大唐笔法,分早、中、晚三个时期。
简而言之:严、宽、正可概括为其核心!
短短四十来年的隋朝,在书史上完成了南北融合的使命,并成为唐代书法桥梁。至唐代,不仅继承了前人辉煌成就、完成楷书真正定型,又将这一书艺推向了流派纷呈、严谨多样的大唐法则。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无疑是这一领域的开拓者和确立者,是集中的笔法核心。
其中早期,楷法精绝、用笔最劲险雄强者,莫过于欧阳询。字形峭拔,喜相背之意,势外拓,用笔万圆互辅,收笔存隶意;自创新意、风格显名、给人以猛锐长驱之感,世称“欧体”。
中期,颜真卿一变古法,楷书雄秀端庄,天骨洞开,方中见圆,正而不拘,庄而不险,雄强茂密,具有向心力,善用中锋,精力内含。尽显盛唐气象。
晚期柳公权,极变右军,出于颜,然变内擫为外棱,书极劲健,谨端正平,为世之楷模。
至此三人,尽括唐之笔法精要也!
[临池管窥]欢迎关注!
唐代有楷书这种说法吗?楷书这个说法是什么时候才固定下来的?
楷书形成于魏晋南北朝,由隶书演化而来,但当时不叫楷书,而称为正书、真书,在书评中称真书为主。唐代孙过庭《书谱》中提到“通楷则”,宋代黄庭坚《论书》也提到“楷法”,但都不是指书体,而是指书的规范而言。明代书家项穆论书时提到“真则端楷为本,作者不易速工”,这是本人所见最早把真书与楷的特性联系在一起的评语。而真正较多地称真书为楷体的,最晚是从清代晚期开始及今才普遍称真为楷。比如包世臣和康有为在评《张猛龙碑》时都用了楷则的称谓;何绍基在评《张黑女墓志》时更称“…化篆分入楷”;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也屡次从书体角度讲到楷法和流变。本人所知有限,也或有更早论及楷体。 谢邀!
共 0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