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习的角度,怎样看待、分析书法的历史?从中怎样找到自己的未来愿景?
要探清汉字的起源,且是更要探清文化的起源,思维的建立。此下从“无”到“有”悟知“一”。古人云:“能知一,则无一之不知也。不能知一,则无一之能知也”。
从学习的角度,怎样看待、分析书法的历史?从中怎样找到自己的未来愿景?这问题是一个大的问题。我是一个有近二十年断断续续练习书法经历的书法爱好者,写得不好,对书法史了解一点。我仍想谈点看法,请教于大家。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下面我仅从找未来愿景的角度粗浅的说说,不准确和深刻,只是抛砖引玉。
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具有实用性。当下实用性有些减弱,突出了艺术性,工具也有所扩充,但主体没变。书法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要着悠久的历史。书体多样,书迹浩繁,流派众多。书法之美,不可名状。有人说,书品乃人品。百人有百面百性。书法也有飘逸、沉郁、内敛、豪放、精细、粗犷、温柔、雄强。如观山河之美,花草之丽,令人心旷神怡。书法史与文化史密不可分的,学习书法就要研究文化。在此不赘述。
我认为学习书法首先要选出方向,不可能面面具学。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脾气性格,来选择最感兴趣的,上手快的,也最能引起感情共鸣的书体来学习。一般是从楷书开始,深入一家,然后逐渐外展。
一旦选定,不要轻易更改。要树立信心,要有恒心。按照自己计划方向长期刻苦的临习。不要死练,要注意方法,技巧和理论的吸收;多走出去,既向古人学习又向今人学习。不是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吗?向名山大川学习,开阔眼界和胸襟。牌匾碑刻也是好老师;多找同好者进行研讨交流,积极吸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提高;有条件多参加展览。既能检验自己,又能学习他人的优点,来提高自己,还要戒骄戒躁。
未来的愿景可以分长期和近期的。近期的实现了,更有成就感,更能增加信心。(关于如何练习,另文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