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国学  >  历史文献  >

虞世南为什么没有列入楷书四大家?

时间:2022-06-01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如果说因为唐代名家圣手太多,以致连虞世南这样作为皇帝书法导师也排不上名的话,不仅我不信,您肯定也不相信。

不错,论地位、书艺、学识、德行等,虞世南乎上尤过于当世及后世的任何一位大书法家。但为何没能列入“楷书四大家”呢?

这应该有几个原因:

一、存世书作太少

据现有资料看,虞世南存世作品仅楷书《孔子庙堂碑》拓本及行书《汝南公主墓志》墨迹本两帖,其中《汝南公主墓志》被疑为米芾所书,另小真书《破邪论》,或也系伪托,而《孔子庙堂碑》刻成不久原碑即毁,精拓本至宋已不易得。没有一定量的系统作品,后人难于效仿,可能是一定因素。

二、传承多于创新

虞世南经历陈、隋、唐三朝,曾得到过智永真传,是中庸平和的正宗纯王派风格。这也投其所好得到了唐太宗认可,但正因如此,后世书家们在选择真楷风貌时,自然会偏向个人面貌更加突出的欧、颜、柳、赵四家。

三、能代表时代的书风

我们知道,四大家分别体现了楷书的险(欧)、宽(颜)、刚(柳)、柔(赵);其实后人把虞世南列为唐初四杰已经很说明了问题:初唐时,欧虞褚薛四家的面目已经很明显了,欧体外露筋骨的险劲自不必说,虞书则恰恰相反,是内含刚柔,所谓“君子藏器”最恰如其分,与褚书的清虚隽秀、薛稷的爽利纤劲各竞风流,也与后来居上的三家有千丝万缕联系。但楷书四大家分别占据了时代制高点和人性的契合度,是时代与人性极致表达的最强音。唐初的大一统(北碑南帖融合的欧体)、中唐盛世(宽严相济的颜体)、唐末正统的不屈(刚正不阿的柳体),以及清本正源回归的赵体……。或许这也可勉强解释褚遂良、薛稷为何也没被列入楷四家的原因吧?

虞体被世人称为“玉箸”,其中的“虞戈”天下无双。虽说楷书四大家于万世一系的王派书法中各自鱼跃龙阙,化蛹成蝶,但虞楷却淬炼精深,最得渊厚。较王羲之真书于今已面目迷离的疑惑,或可从虞楷中窥视一斑,惜于此也不多见了!

[临池管窥]谢谢阅览!

“楷书四大家”的提法也许总不准确,但虞世南未能列入,也有其必然的道理。

首先,虞世南虽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但其书法应逊于欧阳询。虞世南与欧阳询在隋朝末年原本都在窦建德手下当官,李渊打败窦建德后,二人一起降了唐。但二人后来的命运却不尽相同,欧阳询跟的是李建成,虞世南跟的是李世民,尤其是后来的玄武门之变中,虞世南还是策划人之一,所以后来欧阳询基本上靠边站,而虞世南则是一路青云直上。

凡事都有两面性,政治上不受重用的欧阳询,有更多的时间花在书法上;而忙于政务的虞世南,书法肯定会受到影响。

其次,就书法特点而言,欧阳询更加鲜明,其结体之险绝,千百年来享誉书坛;而虞世南的书法继承有余,创新不足,特点不鲜明,与其练习他的字,不如直接学王羲之、王献之。

这里顺带说一下“险绝”。我们一直说欧阳询的字“险”,那么,什么是“险”呢?其实就是说,他的字看似重心不稳,似乎随时会倾倒,但往往有关键一笔将其重心扳正,救欲倒于不倒。这有点类似黄山的飞来峰,似乎一阵风就会将它吹倒,但它却屹立了不知几百万年。

再次,虞世南存世的作品不多,不便于学习。

《孔子庙堂碑》是虞世南唯一可信的传世作品,但原碑早已毁去,宋代初期就只有拓本流传了。现藏于陕西碑林的碑刻,是宋代时以拓本重新摹刻的。

其余的如《破邪论序》《大运帖》等只传说是虞世南所写,并不十分肯定。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推荐阅读
  • 研究甲骨文有何重要意义 2022-07-15
  • 行书有哪些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2022-06-16
  • 我国书法中的魏碑体,其特点是什么? 2022-06-24
  • 我国古籍装帧形式的演进?有何优缺点 2022-07-19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