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国学  >  历史文献  >

米芾是如何学王献之的?

时间:2022-05-31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米芾,宋四家之一,人称米南宫”,为人狂放,又称米颠。

米芾的书法崇尚王献之,在提倡王献之书风基础上创新,其字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有八面出锋之誉。

米芾书法的八面出锋”在《苕溪诗卷》(见下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其风格秀润劲利,轻灵迅捷,用笔取法王献之而险峻过之。

米芾学二王,得力于王献之的多,称赞他天真超越,过于王羲之。也有人以为,王献之的《中秋贴》也是米芾的临本。可见他在王献之的书艺中,下过极深的工夫。

鹏誉轩笔庄认为:米芾的书法,最称道的是他的行草,他把王献之的风格更加发扬和强化了!

米芾对二王的喜爱,尤其是王献之情有独钟,这跟他的个性以及当时时代的潮流有很大的关系。

米芾学童时学习的是颜真卿的楷书,后转学柳、欧。但米芾的性格是喜欢生动奔放自由的,而且宋代的潮流是非常重视简牍书风的。因此后来开始学习唐代行书高手李邕的书法。后来又学习了当朝周越和苏舜钦的行书。稍大之后,主要学习褚遂良的字。

由于宋代二王的书贴已经在市面上很少流传了,米芾的家世也一般,因此米芾初学书法的时候由于所见所闻局限了他的发展,起点不高。也是这个原因,他后来大声疾呼“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

米芾对二王的学习始自去黄州拜见苏轼,得到苏轼的指点之后。先是从苏澈处换得王献之的《十二月帖》(即《中秋帖》),以为“此贴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末端,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贴也”。他对王献之的《中秋帖》十分的喜爱。他对王献之的喜爱超过王羲之。因为他的性格更喜欢率意和自然,这和王献之不谋而合。甚至对唐太宗李世民抑献扬羲耿耿于怀。而米芾对王献之的喜欢还跟他当初学习褚遂良的字有关,褚遂良的字就是率意自然,复合米芾的性格。

米芾号称集古字,可见他对古贴的临摹是下了苦工的,他学习古人笔法,融于自家笔下。米芾是少有的学习二王而能走出来,创造出自己风格的人,甚至后世对他的评价是宋代书法第一人,把他的字列为宋四家之首。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推荐阅读
  • 研究甲骨文有何重要意义 2022-07-15
  • 行书有哪些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2022-06-16
  • 我国书法中的魏碑体,其特点是什么? 2022-06-24
  • 我国古籍装帧形式的演进?有何优缺点 2022-07-19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