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性格狂怪,学他的书法应该注意什么?
学笔法练习画各种线条,研究宋画不见得会画但要深入研究
米芾(1051一1107),初名黻,41岁后改作芾,字元章。世居太原,后迁襄阳,定居润州(今镇江)。徽宗时为书画学博士,后任礼部员外郎。米芾是北宋时期的著名书画家、收藏家和书画鉴赏家,善画山水。他在书画方面富有创新精神,他认为山水画发展到宋代,已经被前人陈法所束缚,缺少独创意识,他创造了“米点山水”。但真迹未留传下来。他的书法,以行草成就最高,其书风潇洒、舒畅,圆润遒劲,熟而不俗,险而不怪,奇正相生,出手自然。米芾每天临池不辍,史料记载:“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王羲之),若穿透始到钟(繇)、索(靖)也,可永勉之。”他儿子米友仁说他甚至大年初一也不忘写字。(据孙祖白《米芾米友仁》)。米芾作书十分认真,自己说:“佘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
米芾以他“刷”出的八面出锋而傲视群雄、独步天下。
有宋一代大文豪苏轼这样评价他的书法:
“米芾超迈入神…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于钟、王抗行,非但不愧而已”。
可见米芾的字在大学士心目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
开元一代风气的书法家赴孟頫也对米芾崇拜得五体投地:
“米老书如游龙跃渊,骏马得御,矫然拔秀,诚不可攀也!
那么,这样高的评价,是不是米书就十分完美了吗?
如物极必反的道理一样,正是米芾的放笔一戏,遣兴畅怀,不计工拙,张扬个性,随之带来了审美上的过于“努张”之气。理学家朱熹这样说:“至于黄、米,而欹侧怒张之势极矣”。
书学家项穆如此批评:“米若风流公子,染患痈疣,驰马试剑而叫笑,旁若无人”。
清书论家吴德旋云:海岳行草力追大令、文皇,以驰骋自喜,而不能掩其怒张之习”。
综上所述,都指向一个问题,就是米书过于张扬,以致太欹侧怒张,有违“违而不反,和而不同”的书法最高审美。
所以,我们在学习米芾的书法时,不要学习他的狂怪努张,应学他风格偏于中和的法帖,如《蜀素帖》《苕溪帖》等。只有取其糟粕,才能把米书的精髓学到手。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等知识方面同学习,多交流,共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