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笔千古不易”,难道千百年来篆隶楷行草字体在演变,而笔法却没变吗?
时间:2022-05-31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千百年的书法笔法没有变,也不能变,如果是变的话,那就不是书法的笔法了。古人创造了笔法,今人不能改变,未来人也不能无中生有,只有利用笔法,不可能再创新笔法了。
谢谢悟空邀请!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篆书有篆书的笔法,隶书有隶书的笔法,草书有草书的笔法,楷书有楷书的笔法。行书有行书的笔法。以上五种书体的笔法都是经过古人潜心研究、创造出来的,且已约定俗成,流传于今。这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用笔千古不易”,说的就是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五种书体的的用笔之法,千百年都没有改变过,若改变了,那就不是“书法”了。
汉字的演变和发展过程是这样的:
大篆(金文)→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唐之后的书法人,一直继承和沿袭着古人的笔法进行书法创作。即便是书法创新,其笔法也是建立在唐之前的书法基础之上。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中国历史上真的出现过一种字体取代另一种字体的情况,还是各种字体并列存在的?
汉字一种字体向另一种字体的演变说来简单,实际是漫长的过渡过程。因此,往往过渡时期会有两种或三种字体同时存在,比如秦朝这种现象最为明显。稍知历史就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实行了汉字统一,也当知丞相李斯精于大小篆书法,李斯便是奉命实施在字体上“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小篆)”为统一后的字体。而现代考古发现的诸如云梦睡虎地秦简上的字体,就明显的是篆书向隶书的过渡体。这时期的简帛是继承了书写工具的创新,促进了书体的演变。由此可以看出,秦朝实际上有三种字体:大篆、小篆、隶书并行存在,尽管这时的录书还是稚嫩的,但雏形已很明显。再后来隶书向楷书的过渡时期也一样。
谢邀!
在秦始皇之前,字体很多。李斯,统一了中国文字,小篆。
-
匿名2023-10-01 00:00:03气氛热烈。
共 1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