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喜欢米芾书法的么?请交流一下学习心得?
米芾虽然狂放不羁,口无遮拦,瞧不起这个,看不上那个,但其书法确实是高明,历来有不少粉丝,当代写米字最好的据说是曹宝麟。
学米字,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临摹互动。临帖和摹帖各有效应,摹重在结体,临重在笔意。在临习的过程中,认识决定效率。选定一种字帖,我认为以实临为最佳,每天可选数字作为日课,如果感觉不像的话,要反复摹写。
经过一段时间的如此训练,方可对米书的结体、使转有更深一层的认 识。
2、重视集字。于右任先生有首诗:“朝写石门铭,暮临二十品,竟夜集为联,不知泪湿枕。”
在临帖之余,可选一些诗词之类的东西,逐页翻帖,将这些字找出来临写、分析,再把它们移到宣纸上。在此期间,力求表达出自己对章法、墨法的一些想法。
3、既要专一,又要博涉。专一是本,博涉则可以固本。米芾的《蜀素帖》书于上等的蜀素上,有乌丝栏相隔,属于经意之作,所以多少有点拘谨,而米的《非才帖》、《致葛君德忧尺牍》、《中秋诗帖》则无此弊端,为了化解《蜀素帖》的不足,可常临写米芾的手札。
4、融入墨法。在明季之前,大多数书家只重阴阳,在墨法上少了明代书家的心计,米芾的书法也有此问题。
故而在米书的临习和创作过程中,可尝试将自己对墨法的理解融进去。
当然,要写出书家的风神,除了对现有范本的利用之外,把握书家气质和处事风格也是必不可少的。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米芾自谓,臣书刷字″。后人评说,八面出锋″丶风樯阵马″。实是颠″狂之性,形诸笔端。正如李白之诗丶道子之画丶怀素之狂草,七分八分之天资,三分二分之后学也。
米芾又有集古字之语,实为早期学书阶段之广涉诸家法的筑基也。如一生集古字,将何以堪?
深剖细研,冷静思维,米字之成,可归结论之:承传有绪,遗世独立。包蕴古今,显露自己。
纵观横览,成功者无不是走正了路子,找准了法子,立定了身子,使出了性子,创出了牌子″。
书法至晋,定于一尊,右军之位,无可更替。並非人力可强为之事。人能弘法,法不弘人。代有更替,法水长流。米芾不传古法,无可成就自己。米书仍是右軍法,早虽先学唐人,实是由流溯源。不会太极架,收放难自如。由集古字到得古法″,才是真正的上正道。
米书可以说得右军之法,合大令之性,最后才能得自己之体。
后世学书之人亦应记取教训,不得正法误十年,最好莫参野狐禅。
笔者亦喜米书,用过几年功夫。尤喜《虹县诗》丶《多景楼》丶《研山铭》丶《蜀素帖》。多有方家认为《多景楼》为后人伪书,余不为真假辨,只学法养性而已。
-
匿名2023-08-30 00:50:00让人深受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