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从何时何人起,从文人的一项基本技能中分离出来,成为了一门专门的艺术?
时间:2022-05-30
浏览:
作者:笔墨纸砚网
书法从文人的一项必备技能转变为纯艺术形式,要从历史和现代两方面来了解。自隋唐发明科举考试录用官员制度以来,文化学习从世家贵族子弟向贫民子弟转变,科举考试的内容为四书五经、诗词、八股文章等,而书写这些内容一般要使用规范的小楷书,所以所有要参加科举考试的文化人必须要具备这一基本技能。
另外,古代僧人、居士、有文化的家庭妇女,对于佛教等宗教经文抄写数量也很多,也扩大了书写者的范围。
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科举制度消亡,随着书写工具的改变,毛笔书法已没有实用价值,变成了纯艺术形式,而书法的学习者,一是有自我艺术追求的人,一是为参加艺考的学生。
虽然书法不再是中国文化人的一项基本技能,但是随着人口绝对数的增加和受教育人群的比例的增加,书法学习者的绝对数不会比古代少,加之书法专业类艺术院校的大量涌现,书法教育的专业性、系统性、艺术性、深入性、规范性都极大都提升,从历届国展的作品看,虽然近几届追求形式多一些,但作品的整体艺术表现力,创作内容的多样性,技法研究的深入性,远远超过前面几届,不夸张的讲,有书法传统的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港澳台地区的书法水平已远远落后于中国大陆地区。
图片引自网络,特此告知。
个人推断是从钢笔取代毛笔后开始的。
文字工作收钢笔工作,毛笔就退居二线了。
二线就意味着有兴趣的人还能抽空写两笔。
有人也会以继承,传承的心理去写,去理解书法。
共 0 条评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